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录取分数线
招生联系方式
专业介绍
招生动态
研究生招生
就业信息
校友天地
专业介绍 您的位置: 首页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专业介绍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计划专业、校级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

专业重要性:

化学工业是国家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型化工支撑着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等高新行业的发展;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为代表的传统化工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着各种必需品。经济的兴衰看化工,国家的强盛靠化工。化工行业的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和催化剂,对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专业前景:

化学工程与工艺是研究和应用化工类生产过程以及过程技术的基本规律,解决与生产、研究、设计和优化等有关问题的工程技术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国防、能源、医药、建筑、交通、环境等领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前景。

优势特色: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计划专业、校级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是安徽工程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结合“智能化工”与“绿色化工”方面的优势,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培养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半导体(芯片)、光电、环保、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过程控制、技术开发与管理、化工外贸等工作。每年约30%的学生考取985和211等重点高校的研究生,整体就业率位居省内高校前列。

杰出校友:

李志刚,2004届毕业生,黔东南州科技局局长;史先磊,2005届毕业生,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副处长;马大卫,2007届毕业生,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曹春方,2007届毕业生,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房成龙,2008届毕业生,上海隆盛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等等。

培养质量:

近些年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等国家级赛事奖项近20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近10项,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近200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

应用化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计划专业)

专业重要性:

应用化学作为技术科学的一种,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保护世界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通过医药、农药、新材料的研制和生产、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应用化学专业培养的化学类应用型专业人才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

专业前景:

应用化学是以化学为基础的注重化学应用的专业,在能源、医药、环境、材料科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其与各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有助于帮助学生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的广度。它是与人类社会关系最密切的专业之一,在日用化工、国防工业和先进科技材料制造业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且能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广阔的择业空间。

优势特色:

本专业始建于2001年,2002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10年,获批省级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同年获批省级应用化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96%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9名,高级职称占比大于77%。专业以国家战略发展与行业需求为导向,设置精细化学品化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等特色专业方向,为实体经济不断输送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可以在化学化工、能源、医药、环境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管理等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培养17届毕业生共计1300余人。毕业生历年攻读研究生比例超过20%,就业状况良好,初次平均就业率超97%。

杰出校友:

陈为光,2009届毕业生,安徽省国平药业有限公司法人兼总经理;程亮,2006届毕业生,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长江学者);华绍广,2006届毕业生,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丁杨惠勤,2008届毕业生,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浩杰,2015届毕业生,东京工业大学博士后;等等。

培养质量:

近年来专业教师指导在校大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项、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0余项、省级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二等奖以上10项以及其它各类学科竞赛若干项。

资助体系:

除国家、安徽省及学校设立的各类奖学金之外,本专业专门设有校友奖学金。

 

环境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计划专业)

专业重要性:

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把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环保产业的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研究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利用科学的手段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承担的历史使命。智能化、低碳化的新时代环保工程既能为当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又能为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空间。

专业前景:

本专业利用科技知识和工程学思维解决因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水、土、气治理资源化利用工程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十四五期间将保持10%左右的复合增速,2025年环境产业有望突破3万亿元。我国的环保科技还处在发展阶段,社会对环保科技水平的提升和对环保工程高科技人才的需求旺盛,环保事业的蓝海亟待更多有志青年的热情、探索和专注。

优势特色:

安徽工程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工科底蕴深厚,现为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计划专业,专注于培养具有低碳理念的新时代环保工程师。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继续深造愿望强烈,研率维持在40%左右,其中过半进入211、985等双一流重点大学殿堂。每年就业率高达95%以上主要在政府部门、环保企业、科研院所等从事环保管理、规划、设计和环保工程技术开发和应用等工作。大量毕业校友在国内外知名环保企业、科研院所从事管理和研发工作,同时涌出大量的环保新秀创业者。

杰出校友:

张浏,2004届,博士,现为第八批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解光辉,2008届,安徽优环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琦,2008届,芜湖市湾沚区六朗镇镇长;郭伟,2008届,广德市新航开发区环保分局局长;王佳佳,2012届,博士,硕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等等。

培养质量:

在校学生连续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安徽省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斩获各类奖项。毕业生具备胜任各类复杂环境工程的分析、设计和工程管理能力,用人单位满意度测评达到99.5%。

资助体系:

除了学校和国家设立的奖助学金体系之外,专业设立的“优环”企业奖学金、“蓝必盛”企业奖学金、“海智博天”等企业奖学金为环境工程在校优秀学生提供学习和科研资助。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省级优势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专业,校级特色专业)

专业重要性:

新材料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创新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的新兴产业之一。安徽省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将新材料产业列为“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特别是高分子材料,对于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双碳”目标,推进“三地一区”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专业前景:

本专业具有理工交叉的特点,培养的学生既可以从事新型聚合材料的研究,又可以从事材料制备、加工工艺技术开发和生产技术管理工作。随着高分子新材料与信息、能源、生物等高新技术跨学科融合加速,互联网+、材料基因组计划、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模式蓬勃兴起,为专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机遇。

优势特色:

依托安徽省洁净催化工程实验室,洁净能源材料与资源物质转化化学重点实验室,功能配合物材料化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三个省级平台,专业本科生共获得30余项国家省级创新创业计划,4项校本科生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10篇,申请发明专利17项。发挥芜湖制造业优势与奇瑞集团、安徽神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企业共建实习基地,采用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机制,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在各项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中获奖90余项。

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可在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家电、石油化工、汽车、环保等领域从事研发、管理、工程设计、销售等工作,也可继续到高等院校及研究所继续深造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工作。芜湖是工业强市,具有完整的汽车制造生产链,对高分子材料类人才需求迫切且数量大,目前专业学生供不应求。

杰出校友:

本专业为国家和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理工科人才。如陈康,2014届毕业生,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席敏,2012届毕业生,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副研究员。周良,2017毕业生,华为公司材料研究员。卢书辉,2012届毕业生,传化化学技术副总。

培养质量: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9人(不含基础课教师),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8人,高级职称10人,是省级优势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专业,校级特色专业,具有化学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自2008年招生以来已培养本科生1000余名,一次就业升学率达95%以上,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相关企事业单位、高校院所,对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22年专业就业率96.9%,考研录取率达38.5%,其中双一流院校录取率达60%以上。